“对话”显露答案
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中国纪录片浅探 ■戴永
【内容摘要】 只有主体建立才能对话.由于国内纪录片运作逐渐成熟.已经具备了与国外著名纪录 片品牌对话的初步条件,然而对话不是平等的,面对强势品牌,国内纪录片运作仅仅有内容的优势。 只有在表达层和精神气度层上具有与外国频道的独立性.平等对话才能成立。
【关键词】 中国纪录片;跨文化交流
研究国外纪录片对中国纪录片的影响问题比较复杂. 国内已往的纪录片研究的理论收获主要表现在:(1)纪录 片艺术美学研究.这包括“纪实美学”研究、“真实性”研 究;(2)形态研究,主要指“场叙事”理论。而更多的理 论文章则普重于纪录片本体论、纪录片的文化价值.或者 是具体的文本分析B
然而.当国外纪录片以品牌为先导、品质为手段直接 挑战国内纪录片,挤压后者的生存空间时.我们发现单纯 的艺术研究甚至单纯的某一学科为主轴的理论研究没有也 无力为进入商品时代的中外纪录片竞争提供解决方案。理 论缺席成为中国纪录片前行最严i的危机。
事实表明.作为社会现象的电视纪录片性质复杂.对 其已往的历史.本文借用社会学处理调查材料的理论方法。 在这—-领域.“描述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 )”的方法比 “解释研究方法” (Explanation)更接近现实、更为有效„并 且这种方法并不等同于经验归纳.在本文中我们将予以区 分。
中国纪录片自涎生以来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纪录片 创作、制作奉行苏联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列宁所说的:纪 录片.“是形象化的政论' 创作思想与主流意识形态高度 •致;而形态上则是在“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 (the creative treatment of actuality )w 的理念指导•下以画面加 音乐、加意向鲜明的解说为主的影片样式——“英国的格
里尔逊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日本等国家纪录片氏镜头理论 的借鉴.使得反映生活原生态的纪录片大量出现。较好的 片子是《望长城》.它开创了中国纪实性纪录片的先河.具 有里程碑式的探索意义,但其中也有一些“跟腚派”的生 硬模仿之作,90年代中后期.在法国人让’鲁什(Jean Rouch)等倡导的“参与的摄影机”理论下形成的以访问形 式建立在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互动关系上的运作模式 ——“真实电影”.以及rti美国的罗伯特"德鲁和理査’利 柯克(Richard Leacock)等人所倡导的主张摄影机永远是静 122
默的旁观者.不千涉.不影响事件过程的“直接电影”的 模式被介绍进来。在欧美国家,以文化人类学、考古学、 自然科学等专门学科与影像结合,极大地开阔f纪录片的 思维空间,并拓展出更为多样的创作流派,众多现代哲学 思潮丰富着中国纪录片的深度模式。这些多彩的观念和形 态对中国纪录片的冲击引发了艺术形态的不断探索.引领 了中国纪录片运动的潮流。
回顾已往.中国纪录片首先受到的是观念的震撼,然 而需要指出的是这初次的纪录文化震撼龙要集中在艺术理 论的范围.在这之余尚未平静地细致消化.商业纪录片的 冲击又接踵而来。诚然,这些前商品吋代的纪录片理论及 实践为今后的商品化行为提供了初步的准备,这些理论主 要是:(1)电视纪录片本体论自洽,与专题片及其它文体 样式区分开来;(2)真实纪录、“人类生存之镜”(吕新雨) 给它带来一定的文化品格:(3)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成为独 立自足的语言表达.“场叙事”(朱羽君、钟大年)、“纪实 美学”(朱羽君)。
从艺术对话的维度考察,世纪末中国纪录片存在着唯 艺术倾向.强烈的艺术表达欲望源于急切的对外来理论的 试水和中国社会现实的召唤,延续不绝的尝试形成了活力 四射的所谓“新纪录运动”。
然而从纪录片的跨文化角度来看.前商品化阶段的中 外纪录片交流是典型的单向流动形式。由于国界封闭.输 出一方甚至不了解输入方的存在。直到国外商业纪录片进 入.中国纪录片的主体性仍未臻成形.对话的互动尚不可 能。
从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DISCOVERY频道、NA TIONAL GEOGRAPHIC 频道、THE HISTORY 频道以可收 益的经济行为进入国内、在电视纪录片的领域中.中西双 方的对话与竞争愈演愈烈.并且双方处所的位置及态势变 化充满了戏剧性,
在文化对话理论的视域里,此时的状态正如黑格尔的 “主奴关系”模式揭示的对话不平等和非对称性,和其它人 文领域•样,干涸的中国纪录片河床接通了外界的源泉,
饱饮而不回馈是不自然的。
根据描述性研究模式.笔者认为纪录片领域的国外影 响大致可区分为四个阶段:
1. 奢侈品时期
从1983年3月央视引进国外动物类纪录片编辑成《动 物世界》,一直到《河荡》(1988年摄制),这一时期国外纪 录片相对于国内的关系是陌生、超越和不相干。
2. 艺术借鉴时期
《闯江湖》(1988年摄制〉第一次将普诵的个体农民的 作为纪录对象的主角(该片作者是中日合拍片《黄河》的 参与者),到2001年7月丨日《探索。发现》栏目诞生.
这里所谓借鉴是指在纪录片创作的环节和元素上的模 仿。比如语言方式上对日本“生活流”和美国“真实电影” 的推崇;思维方式上对西方文化分析模式和文化人类学理 论的移植。再如直接电影“真实再现”、口述历史、自我映 射、作者纪录片……渐渐一应俱全,也渐渐融入中国本土 的社会文化语境,并借此开始在世界纪录片领域(至少是 人文类纪录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3. 跟随时期
“跟随”是指对异质标准和模式的无条件而全面的追 随。上文提及的央视《探索’发现》栏目,其出现并非偶 然,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发现频道、历史频道节目的渗透 使得中国的受众市场越来越成熟,《探索°发现》也就应运 而生。
《见证"发现之旅》栏目明显受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发现频道故事化叙事和“精致影像”的影响u在品牌之下, 出现了《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间》、《复活的兵团》等精品, 当然,模仿痕迹处处可见,甚至对外在的故事元素的运用 偶尔有泛化的嫌疑。
4. 对话时期
2004年左右.《复活的兵团》等栏目纪录片精品在艺 术质景、风格化、制作流程与经费管理等方面显露出商品 纪录片运作成熟的特征。只有主体建立才有对话,在追随 的新起点上,国内诞生的这些新形态的纪录片栏目具有较 为良好的运营态势和发展前景,这表明国内纪录片具备了 与国外著名纪录片品牌对话的初步条件,而跟随时期的模 仿和借鉴的同时进行正是这种主体初成的明证。
中外纪录片的对话首先是跨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传播 理论中,美国学者汀’图梅的“面子一协商”理论对于东西 方文化造成的传播差异作出f有趣的解释。她指出,在每 一种文化里都有某种用于协商的“面子”。面子是一个关于 在公众中建立的自我形象的隐喻u汀°图梅提出的解决方案 是通过对“自我面子关切”和“他者面子关切”的协商式 行为,达到沟通目的
中外纪录片交流与对话的语言标准,评价系统无疑由 国外著名纪录片品牌确定。中国纪录片以一批新形态纪录 片栏冃积极反应,以良好的运行态势表明自我的正面体认, 比如《探索"发现》在央视2002年第四季度观众综合指标
调査报告中,“观众流入率”这项指标的第一名被《探索’ 发现》夺得。在栏目满意度(由知名度,观众规模,期待 度,人气指数,忠诚度.家庭人气指数等指标综合得出〉 的总排名中.《探索’发现》一直居前十名左右.这个栏目 在中央4套和中央10套的综合排名也一直稳定在前五位; 在整个中央台13个频道的节目中.综合排名也在前20位 以内。《探索’发现》栏目打出的“娱乐化纪录片” 口号明 显也来自美国DISCOVERY “纪实娱乐节目”的宗旨。
申.纯在跨文化传播领域考蔡,不同的文化类型决•宙了 不同的保全面子的方式,从而决定了不同的处理冲突的方 式。中国纪录片生长于群体价值导向的高度语境文化之中, 追求的是所谓积极的面子,处理冲突的策略一般是亲切随 和、协商妥协、退缩、避免冲突,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给 面子”,来满足人们的“要面子”,从而化解冲突。所以我 们看到中国纪录片向国外纪录片设定的语境妥协,承认其 价值主导地位.而后追随模仿以求得对埒的地位。当然更 应该看到由广播电视行政法规所设定的后发者的A我保护 门槛尚未纳入这种文化对话的视野。
可以说国外品牌初战告捷.更是因为题材建立在企业 文化或民族文化之上的.同时品牌也在张扬着这种文化, Discovery张扬美国文化中自由、乐观、冒险、进取的特质, 它与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中的仁爱、忠恕、忍耐、静 观的特质相形迥异。这正是双方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在处理地理、自然、历史题材时,由于国内纪录片界 缺少此方面的经验、原则、理论甚至具体的操作规程,国 外纪录片自然地充当了先在的蓽本,并内化为行业标准。 如此的言论在纪录片同行的交流中屡见不鲜,从品牌荣誉 感、文化角色感、社会地位感等方面随处可见对Discovery、 国家地理频道的推崇,所以并不需要太多的论证。
文化范畴中存在类似“人格”与个体角色社会地位之 间的差异,从文化的本性出发.各民族文化都是独特而互 相不可替代的,它们平等而无髙下,这类似一种“格”,正 是在此,构成了哈贝马斯所说的“完全的对称”。然而只停 留在“格”的层次,于文化交流的现实观察和操作,几无 意义可言。
文化交流理论中,“言者”和“闻者”的可互换性使关 于对话的探讨深入开来,从中外纪录片文化的内容交流这 一点上我们可以深入触及角色互换的过程<•
西方的商业纪录片面对全球市场,采取f “内核”优 先的商业化选题策略.内容上一般不会涉及到具体社会中 的行进.而是在一种固定的普世的意识形态框架中运行。 它在这里宣扬的是作为普世价值的“科学”与“探险”.而 对与“科学”和“探险”相关的社会脉络关系、历史关系, 一般不加反省甚至付之阙如。然后,同一个“内核”内容 不断地被加工成不同样式的品种在不同级别的市场上销售 盈利。
国家地理频道于1997年9月首先在欧洲成立,而后陆 续在亚洲、拉丁美洲和美国开播.合用25种语言在145个 国家和地区播出。短短数年,其亚洲24小时收视户已突破 3.800万,成为亚洲有线电视发展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频
道之一。
探索频道从1985年第一次播出只有15万用户至今, 节目已覆盖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用33种语言播放娱乐 和新闻节目,总用户超过6亿。探索被称为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高质量的电视名牌的第一名.作为般早提供真实娱乐 节目的电视网.它是美国敁大的两家有线电视网之一。
所以我们看到双方的对话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强弱非均 势格局,探索等频道在取材和诉求方面具有明显的全球色 彩:国内纪录品牌表现出全面的学习和模仿特征。这包括 品牌运作、内部管理、质量标准管理、发行模式等几乎所 有方面。
唯独节目内容是个例外,在题材上对话双方一者世界 一者中国,双方表现出擅长的倾向而相互对峙。在文化的 本初含义上,文化中国与文化世界相互独立,互为“他 者”,比如《探索。发现》新近播出的《考古中国》系列内 容广泛.概括了上个世纪敁伟大的一批文物发现.故事化 地发掘埋藏于地下世界的气势磅礴的屮华文明.从而在收 视影响意义上具有对话中的某种强者姿态,
以下是三个纪录片频道(栏目)同年的节S表,在题 材内容分布上,国外纪录片的题材内容以非本土性为特点, 而国内纪录片栏目与之截然相反、
国家地理频道(香港) 2004年4月节目表节选 探索频道(香港) 2004年11月节目表节选 探索•'发现栏目(北京) 2004年7月节目表
00:00国家地理主题馆:豹妈妈 7:00拼装车大恶斗:5 世界遗产之秘密档案(四)2004- 7-1
01:00弱肉强食:猎豹家族 8:00流言终结者:手机引爆加油站 世界遗产之秘密档案〈五)2004- 7-2
02:00亚洲花絮集:神话中国一末代山神子民 9: 00动物寻奇:扉液杀手:海底小杀手 铁与血(上)2004 _ 7 -5
03:00国家地理飨宴:哭泣的海豚 10:(X) Discovery之最:科技不怕失败:第1集 铁与血(中)2004 -7-6
04:00 TOYOTA 自然杂志-94 1:00 Discovery尾期天话题:熊之吻 铁与血(下)2004- 7-7
04:30动物伊甸园4落的赛席尔群岛 2: 00 Discovery星期天话题:虎之吻 踏浪“远望”(上)2004- 7-8
05:00武术传奇拳 3:00拼装金属怪兽:四轮行动教堂 踏浪“远鋈"(下> 2004- 7-9
16:00国家地理风云榜:罗马:帝国典范 4:00流言终结者:手机引爆加油站 风筝探源2004 7 12
17:00老天捉狂一救灾英雄 7:00历史谜团:纳粹湖底沉宝之谜 海上旧梦(上)2004 7-13
14:00周六无限: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1 8:00历史谜团:重返古战场:滑铁卢之役 海上旧梦(下)2004-7—14
14:30周六无限: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吞2 9:00动物寻奇:针刺与毒牙 照片背后的故事(上)2004-7-15
15:00周六无限:马可波罗:现代东游记#3 10-.00 Discovery之最:巾帼不让须眉:圣女贞德 照片背后的故事(下)2004-7-16
18:00原野任务:极速追踪 11:00人类文明录:历史零时差:东京沙林毐气攻击 徽州(一)2004 - 7-19
18:30野性大地一水上舞者 12:00人类文明录:库布人的危机 徽州(二)2004 -7-20
22:00国家地理看世界:白象传说 1:00动物寻奇:掠食者•.蛇之眼 徽州(三)2004- 7-21
09:00大地脉动蚌4 7:00人类文明录:巫医的新娘 徽州(四)2004—7—22
09:30动物王国巡礼1蟒见首不见尾 8:00人体解码:扫瞄生命线:与死祌搏斗 徽州(五)2004- 7- 23
10:00国家地理飨宴:千寻百找阿富汗少女 9:00动物寻奇:掠食者:危险的海洋 徽州(六)2004-7-24
15:00真相大白:不列颠号之谜 10: 00 Discovery之诚:巾桐不让须眉:海盗女王欧马利 徽州(七)2004 —7—26
19:00蛮荒糸手III 1外的杀手 11:00科学探秘:真假都会奇闻:闪灯警告 徽州(八)2004-7-27
21:00真相大白:五角大厦风云 11:00六十分钟看亚洲,消失的母系部落 11:00重案夜现场:FBI档絮:反目成仇 12:00重案夜现场:推理探案:峰M路转 徽州(九)2004-7-28 徽州(十)2004-7—29 宁波商帮(一)2004 -7-30 宁波商帮(二)2004-7-31
根据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CSM)在2003年对 我国13类主要节冃在全国79个样本地区进行收视情况调 查.电视剧收视份额为36. 6%;新闻/时事收视份额为 15. 5%:戏曲节目收视份额为0.9%:专题节@收视份额 为7.1%。这里是指作为节目类别的平均收视率.
然而据上海纪实频道的收视调查表明.探索频道虽然
制作优良,远胜于本土同类,但因为其题材内容与观众的 相关性太低而造成收视下降。“虽然全球著名纪录片频道 Discovery进入中国已经9年.名声非常响亮,但是出人意 料的是,Discovery纪录片在上海的收视率并不稳定。收视 率调查显示:h海纪实频道播出的Discovery节目.收视率 髙时可达1 %,低吋仅有0.4%。而纪实频道的收视率一般
在0.3%到0.4%之间,最低的时候是0.是上海12个电视 频道中最低的”。@
坚持本上题材策略的《探索"发现》,在央视的所有栏 目收视综合排行表上长期居于前二十名之内.所谓综合, 是指对落地范围、播出时段、内容特征等因素给予系数补 贴。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该栏目在除f观众忠诚度居高之 外.“流入率”这一指标意味着栏目所定位的目标观众群得 到了实现,换言之,处于可喜的正向成长期。
不同的题材策略一定程度上确定了不同文化主体的位 置。在“文化对话”过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类现象就是对话 中的不平等和一种倾向于强者的非对称性。
也就是说.文化对话中的“主奴关系”并非静止不变, 而是时吋充满辩证法的转化活动.即这种不平等和非对称 不会永久持续下去,他们会发生某种转化。这样我们才可 以解释国内纪录品牌迅速生长的理由,明白它们现阶段得 以从容生存的空间所在。
据报道,国家广电总局对影视产业的相关政策将进一 步放开。在优惠政策的倾斜下.美国的DISCOVERY在积 极准备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和上海文广集团进行了数次协 商.在未来几年内.DISCOVERY从有限节目引进走向专 门的频道播映.这里应该特別指出的是.DISCOVERY规 划打造中国的DISCOVERY.也即在内容上全面覆盖中国 的题材。
早于此计划• 2002年3月19日,DISCOVERY推出 “新锐导演计划”,并在以后的每年都开展这一活动.目的 则是吸引青年纪录片制作者处理中国文化内容.而国家地 理频道也有完全类似的活动。两者借这些活动尝试中国文 化的纪录片表达,从选择的内容看,暂吋停留在慨念模式 层面而无法迅疾深入。比如DISCOVERY2003年度的选题 为《少林寺》、《造纸村风波》、《老北京新故事》、《绛州锣 克效、《醋乡吟》等他们视野中的符号型内容,不过这儿部 纪录片从专业角度考察并不十分成功《
在本土化尝试方面.NATIONAL GEOGRAPHIC频道 投资更大。引人注意的是,该频道2003年征集中国题紂方 案的最终入围题材是香港赛马、武当山的中国功夫、茶道 等,入选导演却均为新加坡等地的华裔导演,这一方面表 明NATIONAL GEOGRAPHIC频道认定国内制作水淮与K 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另•方面.也再次表明国外纪录片 在本上化问题上存在着较鉍杂的环节.从符号型的概念题 材到日常的工业化节目生产无疑尚有许多路要走,正是这
一领域,国外频道在纪录片“对话”中处于了弱势地位, 或者可以乐观地预言,在国外商业纪录片品牌未推出常规 的系列节目之前.国内纪录片还有较充分的学习和借鉴缓 冲期B再者.国外纪录片频道的题材国际化策略与本土题 材导向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笔者对这些国际 频道的本土化持怀疑态度.而行进中的国产纪录片正是在 此点上逆转了位势,呈现出纪录表达中的先在的强者优势。
这可以用文化对话中的黑格尔的“主奴关系”模式来 揭示:主人由于役使奴隶而丧失了与自然物质打交道的机 会,从而失去力量.而奴隶由于在主人的压迫下从事劳动 而积聚了力量,主奴之间力的角逐发生了颠倒-
在题材内容之外.由于政策法规的门坎,DISCOVERY 和国家地理的国内播出在编排思想、播出议程、传受互动, 包括播出形态(长短、包装、播出时间、配音旁白、字幕〉 等方面的主体性被阻挡在境外.这就是引进文化产品的 “无主体形态”。
纪录文化交流中的复杂性在于:在节目外围,国外频 道暂时孱弱。这就极鲜明地解释了 “1Z奴关系”的对话模 式。强势者对于弱势者是一种霸权关系.虽然这种关系的 实质常常隐蔽地存在。强势对话者逼迫弱势者.弱势者作 为他者将遵守强势者制定的游戏规则.弱势者被迫纳入体 系之中。
另•方面.在纪录文化的核心,也即在除题材以外的 纪录文化儿乎所有方面.国内栏目处于无自主地借鉴阶段-弱者之于强者的承认.和强者对弱者的承认是不对称的, 也就是说,屈就的人其实并没有得到强势者的承认.而强 势者所获得的承汄也只是一个屈就者的承认。比如2002年 《探索"发现》栏目制作播出的3部纪录片接连获国际电影 节大奖:《红柳的故事》荣获2002年法国儒勒“凡尔纳电影 节“科技与社会奖”;《楠溪江》荣获2002年联合国国际环 境、自然与文化遗产电影节最高奖项“评委会大奖”:《寻 找滇金丝猴》荣获2002年自然银幕电影节“TVE大奖' 我们无法否认节目的优秀.但也应该看到优秀的标准为强 势文化所界定,纪录表达的精神气度路径无疑已被顶先指 明。
这种基础上,国内纪录文化只有在表达层和精神气度 层这些核心纪录文化内容上具有与国外频道等胤 •相对的独 特性,平等的“对话”才真正成立。而现状的所谓“对话” 肯定是不平等的和非互惠的,
注释:
Ci) S. Ting Toomey. Intercultural Conflict Styles : A Face • Negotiation Theor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C|. Young Yun Kim and William Gudykunst (eds. ), Sage. Newbury park, Calif. 1988。
②王磊:《纪录片要多讲故班一中外专家会诊低收视率〉>.《文汇报〉〉.2004年8月24日.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
【责任编辑:张国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