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3D电影其实是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专门的3D摄像机或两台并列安置的摄影机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左右电影画面,放映时,观众戴上特配的3D眼镜,左、右“双影”通过此眼镜叠合在视网膜上,再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这样一幅幅连贯的3D画面就展现出来了,观众即可感受到“身临 其境”的神奇幻觉。
所谓“伪3D”,即2D转3D的电影,目前,大多数3D播放器都具有这个功能,但是效果确实是不敢恭维。
至于由制片商人工转制的3D电影,其实大部分是片商为了圈钱而做的,原理是由普通摄像机拍摄2D图像,然后再在电脑上通过人工操作,用软件制出几个图层并稍微错开,它的关键是要制作人能准确区分画面中离观众近的物体和离观众远的物体。
但假的终究是假的,这样转换出来的电影的效果肯定不如真的用两个镜头拍摄出来的电影,很难做到号称2.99D的《泰坦尼克号》那样的效果。(注:《泰坦尼克号3D》也是伪3D,不过它在“卡神”的执导下,制作相当精良,所以3D效果还不错)
鉴定宝典之一:论拍摄
3D电影的制作一般分为3D摄影机拍摄和后期3D制作两个部分, 根据剧情或内容需要,真3D影片需要60%以上的前期3D摄影机拍摄,像《阿凡达》及本文开头提到的影片就是使用3D摄影机拍摄的,效果非常不错,属于“真3D”。
诸如《画皮2》等虽然也加入了一些3D的效果和理念,但却是前期采用2D电影的拍摄方式,等到了后期才转制成3D的影片。
鉴定宝典之一:论后期处理
一部真3D电影不论是前期的3D拍摄还是后期的制作处理,所耗时间和经费都是很高的。而对于伪3D而言,抠图其实也很费时费力费钱,但处理3D字幕却相对简单,成本也低,因此很多片商选择了重点处理字幕。难怪众多观众戏谑称“只有字幕是立体的”。
鉴定宝典之一:论感观
除了《泰坦尼克号3D》这个特例,真伪3D电影的3D观感效果差别是相当大的,不解释。
最直观的方法是摘下3D眼镜,看是否出现重影。如果裸眼可看,那显然是后期转制。
如何在观影前分辨该片是否伪3D呢?
观众要关注电影宣传海报及物料,凡是后期转制的3D电影,都会在海报上有相应标注,所以提前看电影资料,多上网了解一下,就能够避免盲目消费。
分辨真假3D,归纳起来就是从宣传物料、字幕、观众口碑、画面漏洞等四个方面来判断。”
END